猫扑作文

作文:100字200字250字300字350字400字450字500字550字600字650字700字750字800字850字900字950字1000字1500字2000字2500字3000字

您的位置:首页 » 素材积累 » 正文

苏轼《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

苏轼《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

注释
①李思训:唐代有名山水画家,山水画的开创人。他是唐朝的宗室,开元(唐玄宗年号,公元713 741年)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。《新唐书》、《旧唐书》均有传。他的山水画被称为 李将军山水 。
②大孤小孤:指大孤山、小孤山。两山矗立江中,遥遥相对。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,一峰独峙;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、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水中。
③搀:刺,直刺。
④低昂:高一低,起伏不定。
⑤峨峨:高耸的样子。这句以女子的发髻比较大小孤山水雾围绕的峰峦。
⑥ 晓镜 句以妇女的梳妆镜比方江面、湖面。
⑦贾(gǔ)客:商人。
⑧小姑:指小孤山。彭郎:即彭浪矶,在小孤山对面。这两句说,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轻狂,俏丽的小姑早已嫁给彭郎了。这里形容江山秀美,人们不能自禁其爱。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。
① 下列对本诗的懂得和赏析,不准确的一项是(3分)
A. 诗歌起笔两句 山苍苍,水茫茫 ,展示出山水苍莽的画面,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。
B. 大小孤山四面环水,诗人连用 崩 去 搀 等几个词语,展示了 孤山 之险。
C. 沙平风软 两句,写江风轻柔,江波起伏,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。
D. 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,勿对已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理想。
② 峨峨两烟鬟,晓镜开新妆 描述江中的大小孤山,别有情趣。请对这两句诗作扼要赏析。
参考答案:
①(3分)D
②(5分)
这两句诗应用了比方、拟人的手段(1分),把大小孤山比方成两位美人,她们发髻高耸,仿佛正在以水为镜,梳妆装扮(剖析诗句2分),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(或 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 )(1分),使客观的自然充斥了人的情趣(1分)。
3、请从 虚实 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。
答:江水茫茫.孤岛险绝 .岛上山峻路险,古木参天,船帆点点,这是画景,是写实。在观赏绘画的进程中.苏轼仿佛感到在水上行舟 , 沙平风软望不到,孤 山久与船低昂 .假想江面行舟上的客商必定会为眼前美景所 沉醉,以至忘乎所 以,于是戏谑 说小姑前年已嫁彭郎了,这是写虚、静态的画船(实)与动态的波澜及孤山(虚 ),无声的画船(实) 配上猿啼乌呜和抑扬的歌声(虚) ,既有视觉实 ,又有听觉虚 ,虚实 相生 .深化 了画图的意境 ,给人以美的享受.
翻译
山色葱郁,烟水渺茫,大小二孤山,矗立江水中央。
崖高险绝,猿鸟不度,乔木破空。
有客舟从那里而来,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。
沙滩平坦,微风徐来,望客不见,唯浪涌船高,孤山低首,此起彼伏。
两山如发髻矗立,正对江水之境,二美梳弄新妆。
船中商贾,切莫轻浮,小姑前年,已嫁彭郎。
背景
李思训是中国 北宗 山水画的开创人。他曾在江都(今属江苏扬州)、益州(州治在今四川成都)做过官,一路上,长江景致是他亲身欣赏过的,此画即使不是对景写生,画中风景也是经过画家敏锐的眼力取得了印象的,和向壁虚构和对前人山水的临摹不同。诗中所叙的 大孤小孤 在江西境内,两山遥遥相对。 崖崩 两句,极写山势险峻,乔木苍然,是为画面最惹眼的中心。 客舟 以下四句,写画中小船,直如诗人身在画境之中,忽闻棹歌,不觉船之骤至。更进一步,诗人俨然进入了小舟之中,亲自领会着船在江上低昂浮泛之势。诗人曾有《出颖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》一诗,其颔联 长淮忽迷天远近,青山久与船低昂 ,和第七句 波平风软望不到 ,与这首诗的 沙平 两句,高低只修改了两个字,可见这两句是他舟行时亲身材会而获得的得意之句,重又用于这首题画诗上。至此,画面上所见的已完整写毕,照一般题画诗的通例,应当是发表点评价,或对画上的景物发点感慨了,但苏轼却异军崛起地用了一个特殊的停止法,引入了有关画中景致的当地民间故事,使诗篇更加余音袅袅。
小孤山状如女子的发髻,故俗名髻山。小孤山又讹音作小姑山,山所在的邻近江岸有澎浪矶,民间将 澎浪 谐转为 彭郎 ,说彭郎是小姑的夫婿。南唐时,陈致雍曾有请改大姑、小姑庙中妇女神像的奏疏,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载有此事,可见民间传播的神幻故事已定型为一种神祇的祀典。苏轼将江面和湖面喻为 晓镜 ,将大小孤山比作在晓镜里梳妆的女子的发髻,正是从民间故事而来。 舟中贾客 两句,与画中 客舟 呼应,遂使画中事物和民间故事融成一体,以当地的民间故事丰硕了画境,实际上是对李思训作品的确定。而这一确定却不露痕迹。清人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评此诗时,称其 神完气足,遒转空妙 。 空妙 的品评,对诗的结尾,恰切之至。

赏析:
这首题画诗,是宋神宗元丰元年(l078)苏轼任徐州(今属江苏)知州时创作的。题中李思训,唐代有名画家,官至左〔一作右)武卫大将军,世称李将军。他的山水画多以青绿胜,明代画论家董其昌说他是山水画 北宗 的开创人。宋代《宣和画谱》评其画: 皆超绝,尤工山石林泉,笔格遒劲,得湍濑潺湲、烟霞缥缈难写之状。 可见他的着色山水画同王维的水墨写意山水也有类似之处,都看重意境发明,使画中有诗。苏轼题咏的这幅《长江绝岛图》早己不存,今存《江帆楼阁图》是青绿山水,颇有郁勃、恢宏的盛唐气候,相传是李思训墨宝。[4]
诗意解析
这首诗构思周密,章法严整,层次分明。依其诗意的进展,可分为三段。开头五句为第一段,描写长江和绝岛,是对这幅画内容的总概括。 山苍苍,水茫茫 ,展示山色苍苍,水光茫茫,点明这是一幅青绿色的平远山水,而且画面浩淼空阔。 大孤小孤 ,指大孤山和小孤山。大孤山在江两九江市东南鄱阳湖中,四面洪涛,一峰独峙;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北、安徽宿松县东南,矗立江中,与大孤山遥遥相对。苏轼说二山皆在 江中央 ,可知李思训所画的未必就是大小孤山,而是苏轼在观画中觉得这两个绝岛的形状与地位同大小孤山类似,遂想象它们就是大小孤山,并以此展开诗的艺术构思,为诗的奥妙结尾埋下伏笔。 崖崩 两句具体描述 绝岛 即大小孤山,这是画面的中心。这两座山四面环水,山势险峻,山上丛林茂密,一棵棵高大的乔木好像巨柱巍然矗立,直插云端。德国文艺理论家菜辛在《拉奥孔 论画与诗的界线》一书中说: 诗描写物体,只通过活动去暗示。诗人的妙技在于把可以眼见的特点化为活动。 苏轼兼擅诗画,对诗画各自的艺术专长和局限有深入的领会,因此他描写长江上的这两个绝岛,不作静态的刻划,而是通过活动去暗示和展示。 崖崩 ,写山崖太峻峭而引发崩塌; 路绝 ,写山石滚落,堵塞了途径; 猿鸟去 ,写猿鸟惊慌四散,消逝在深林中。 搀 (ch n),刺,插入,这个动词也赋子静穆的乔木以刺天的动态和蔼势。画幅上并没有猿鸟,但诗人不说 无猿鸟 而写 猿鸟去 ,仿佛他亲眼见到猿鸟纷纭逃进了密林,这是诗人灵心虚构、无中生有的妙笔。

排比句爱心是

1、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,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;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,使生活枯燥的人...[全文阅读]

爱字的排比句

1、爱是什么?是全新的投入,是忘我的倾注,是纯真的洗礼,是勇敢的付出,是奋不顾身的追求,...[全文阅读]

关于心急的谚语

1、急行无好步,缓走当歇气。 2、夜黑风变贼作案,风紧雨急狼出窝。 3、娘挂闺女,记在心里;...[全文阅读]

成长造排比句

1、成长的烦恼是苦茶,干涩干涩的;成长的烦恼是坚冰,冰凉冰凉的;成长的烦恼是泪水,无休无...[全文阅读]

爱心写排比句

1、爱心是基石,垒起雄伟的山峰;爱心是山峰,托起火红的太阳;爱心是太阳,带来无限的温暖;...[全文阅读]

手机站 语文阅读 优秀作文